2024年6月9日18点15分,牛眼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考落下帷幕。育说考场外洋溢着快乐和温暖,牛眼拥抱、育说歌唱、牛眼跳跃……这一刻孩子们是育说快乐的,家长们是牛眼释放的,未来充满着想象。育说这一刻,牛眼请允许我对考生道一声祝贺,育说你们完成了人生路上的牛眼一次考验,合上笔、育说交好卷就是牛眼一次胜利。
这几天,我们被许多温暖的牛眼考场故事感动着。高考备考、送考各个环节,越发展现人情的温度。从学校到家长送考,对待高考既严肃认真,又更多有个性有特色的尝试,体现了浓厚的人性关怀。据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“高考超越吧”专题报道,高考前,江苏不少学校沿袭多年来的传统,纷纷举行形式多样的送考、出征仪式,不过今年多了很多“举重若轻”的仪式感:南京一中高二的学弟学妹亲手摘下满树金黄的枇杷送给高三同学;金陵中学高考前英语听力变成“暖心祝福“;金中河西分校,原本应响起的下课铃,变成高三各科老师的“真情告白”。“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”“这只是一场考试,记住:你能行”……校长、老师将殷切期望化为幽默的话语、亲切的嘱托,带来了出人意料的“惊喜”。家校社努力营造的理性和温情环境,既可帮助纾解学子的压力,让他们面对考试发挥出应有水平,又有助于让高考及教育的重要作用回归到其本位,即不仅仅是一次考试,同时要促进学子的全面发展、素养提升、能力实践。
在人工智能时代,高考考试内外,也更凸显“人”的主体意识的重要性。今年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的作文题,首次涉及到了“人工智能”。高考语文考试后,网络上涌现出了一批用各种AI人工智能生成的同题“作文”,它们大多具备看似圆熟的结构、娴熟的用词、旁征博引的举例。能回答问题,能写命题文章,能应用到很多领域……面对人工智能似乎“无所不知”的冲击,人的终身学习能力、主动反思能力、创新实践能力,不惧挑战的品质,解决“问题”的毅力尤为重要。
以同题文章为例,看多了人工智能的“作文”,你或许能感受到一种“神相似”的味道扑面而来;由人写就的文章,或许没有人工智能写的那么结构严密,但思维发散而不拘泥,这种“缺陷美”“灵动美”,恰恰能够体现人类思考的思辨性和生长力。一个人的长远成长,靠的不是人工智能式作文的“套路”,没有模板,而应是注重主动探索探究、立足创新创造。年轻学子及教育的目光既要关注高考,还要关切更多。在全球化竞争包括人工智能将带来的冲击中,怎样增强年轻学子的竞争力?在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中,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,年轻人可以做什么?
高考是我们经历的“人生一站”,学习和创造是没有止境的。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看,从来都面临着永恒的“考试”,如今在各种人类面对的考题中,又多了一题:怎样面对人工智能。如何发挥人的主体性,社会各界需要思考。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,担负着民族、国家和时代赋予的重任,正在迈出人生的坚实步伐,未来具有无限可能,尤需在考试之外多长远思考,深层思考。
少年当有凌云志,超越“高考”更攀高!合上笔、交好卷,愿你们初心不改,请尽情跋山涉海,奔赴梦想,不负韶华,不负时代!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评论员 薛蓓
摄影 朱思琪
校对 李海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