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代“广交人”的交接:既寻商机也盼“寻根”

 “上阵不离父子兵”,广交人来自泰国的两代Kitti Sonamai和Rujakrit Sonamai的广交会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这句中国的古话。

父亲Kitti Sonamai今年85岁,接既机也尽管已经需要戴上助听器,寻商寻根但只要穿上运动鞋,广交人就仍然是两代那个活跃在广交会展馆的“老广交”;儿子Rujakrit Sonamai,则已是接既机也第15次来到广交会。两代都是寻商寻根“广交人”、两代都有中国血统,广交人到广交会、两代到中国,接既机也他们有了“家的寻商寻根感觉”。

岁月变迁,广交人在广交会上,两代父子既寻商机也“寻根”。接既机也

图片

耄耋“老广交”:

希望“逛到走不动的那一天”

挺拔的身姿,稳健的步伐,眼前的Kitti,虽已步入耄耋之年,但仍然行走带风,带着他的“接班人”Rujakrit前往各个展台看产品、谈生意。

他感慨,“逛广交会很考验体能,这里这么大,又有这么多展位,连续几天从早上走到晚上确实很累。”

既然这么累,为什么还要连年坚持这场“亲子之旅”?“因为每次来到现场,都能看到超乎意料的新产品。我希望来广交会感受新事物。”Kitti表示,他总是热切期待亲眼见到广交会展示的新技术、新产品,了解最新市场信息。更重要的是,他要将自己管理公司、发展贸易45年的经验口传相授给儿子,“我想在我走不动之前,把能教的都教给他”。

每次来广交会之前,父子俩都会先跟客户对接了解所需的新产品,“这里的产品设计和质量都令人印象深刻,即便近几年大部分产品都不如以前便宜,但过硬的质量还是让人愿意为它们买单。”

图片

二代“新广交”:

期待延续“寻根之旅”

Kitti有四分之三中国血统,每次到中国都有“家的感觉”。另外,“中国商人开展合作的热情很高”,他表示,“他们总是渴望抓住每一次商机,这种干劲也不断感染着我。”

Kitti透露,每年至少来中国4次。“归根到底还是血脉相连,每次来中国让我倍感亲切,尤其是去潮州参观工厂时,走在潮州的大街上,走在人流中,就像是和家人走在一起一样。”提到这里,他回想起小时候母亲教他说潮汕话,“比如那时候母亲跟我说要‘猛猛’,我问母亲是什么意思时她告诉我是‘快一点’”。他表示,小时候母亲告诉他要学好中文,他一直没有认真去做,如今觉得遗憾万分。

“我第一次来中国大概是十多年前,那时候交通不算方便。我们得先去深圳或者香港,然后从香港或深圳坐大巴去潮州,全程要5到6个小时”。对比过去,Kitti感慨,如今曼谷和潮州之间已经有直达航班,全程只要2.5小时,飞到广州也特别方便。Kitti希望,未来“能有更多时间带子孙到中国玩”,“去潮州延续‘寻根’之旅”。

图片

“父子兵”逛展:

熟门熟路又争分夺秒

父子俩在采购方面“术业有专攻”——儿子主要采购农用机械,父亲则主要关注餐具、杯子等陶瓷产品。

“可惜广交会一年只有两届,我们都非常珍惜机会,每届都参加好几期。”此次参加第135届广交会,父子俩同样争分夺秒想要“多逛多看”。Kitti表示,他们逛四天展会后就赶紧启程前往潮州考察工厂,然后又会赶回来参加第二期展会。

长期参加广交会的经验,让父子俩早已对展馆熟门熟路,采购的合作规模也比较大,两三年前的采购量就已经达到“一个月一个集装箱”,随着经贸合作往来逐步恢复,他们预计采购量还将增加。

文/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:许晓芳 见习记者:吕惠

图/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:陈忧子